這次很開心能夠聽親切可愛的傅麗玉老師演講,
老師超級活潑跟幽默,
而且總散發一種能吸引學生注意的風采!
===================================================
在演講一開始,老師以一種有趣及自嘲的口吻說明為何他會進入山上這個圈子,
且從此無法再踏出一步。
而這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多元教育未被落實,導致原住民小孩沒有得到平等的機會。
傅麗玉老師認為,任何的學習都必須跟自身的經驗做連結,
有了這個連結學生可以更快速且透過理解而學習。
而原住民小朋友因為「生活經驗」的因素,沒辦法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導致在主流社會教育之下,產生沒辦法適應等學習困難。
傅老師舉了幾個親身的例子來說明「過往經驗」、「環境」跟學習之間關鍵性的連結,
其中一個是老師他自己因為生活環境所以聽不懂國語,
導致小學一、二年級產生學習上的困難,
甚至連老師說要交作業都不知道。
說明了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之後,
傅老師跟我們介紹了他自己透過多年來的實務經驗所發展出的WOLF教學模組。
這個模組依序包含五個部分:傳承傳統世界觀、表達自我世界觀、探索世界觀、形成新世界觀、聯結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學科世界觀。
傅老師帶來了原住民族的傳統玩具──竹槍,並用竹槍的例子來示範WOLF模組
一、傳承傳統世界觀:把教材與原住民學生生活世界做連結;請耆老經驗分享跟傳承。
請耆老分享小時後玩竹槍的經驗以及跟竹槍有關的原住民故事。
二、表達自我世界觀:讓原住民學生表達,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疑問。
請學生分享自己以前玩竹槍的經驗。
三、探索世界觀:讓學生操作或製作老師所示範的傳統文物,以既有的世界觀進行探索。
學生開始自己做竹槍,學生會開始觀察如何組合竹槍會讓竹槍的效能更大等等。
四、形成新世界觀:教師提供科學課程的相關概念以及理論給學生,引導學生知覺不同的世界觀。
當學生在製作上遇到困難時,老師提出虎克定律等相關科學概念引導學生。
五、聯結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學科世界觀:利用新學到的相關科學概念重新詮釋老人家所講的故事或生活中的自 然現象。
提出一些概念(例如:何種角度的射程最遠)來解釋竹槍這種童玩的使用方式等等。
老師最後也說到,這種WOLF模組除了能讓原住民學生的生活跟新世界觀做連結,
也幫助原住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並能推廣文化產業。
最後老師撥放了他自己製作的3D影片,
希望學生們能一起為多元文化教育努力,想出各式各樣有助於原住民學習的WOLF模組。
======================================
我覺得傅老師是一個很有愛心的教育者,
他從自身經驗(小時後剛上小學被認為有學習障礙的經驗)出發,
深切的了解原住民學生在主流文化強勢的影響下,在受教育方面所遭遇的困境以及無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不停強調學習跟自身經驗之間的關係是無法切割的,
這也說明了也許原住民學生並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太笨或是不用功,而是學習的方式不適合他們。
所以身為老師的部份責任就是:
想辦法把學習的環境跟學科的新世界觀融入學生原有的文化跟經驗,進而幫助學生建構出屬於他們的知識。
此外,老師也提到他花了很多時間跟金錢製作了第一部泰雅族原住民動畫影片《飛鼠部落》。在老師說這段故事的時候,我感覺到老師是充滿熱忱地在推廣原住民的多元教育。
而透過拍動畫也帶來了很多好處
一來可以讓年經一輩的原住民學生更了解泰雅部落的生活方式、部落傳說,
二來從影片中的細節,例如:考證過的衣服、原住民配件、配音等等,可以還原最真實的部落生活。
三來,透過拍動畫電影,其他文化的人(EX漢民族)也能透過觀賞動畫,以較為娛樂的方式去體會文化差異,進而學習尊重。 四來,最珍貴的部落文化也透過影片的方式進行傳承。
傅老師從長期跟原住民互動、發展出WOLF教學模組、甚至到製作影片等等,
都不難看到傅老師對於原住民文化的用心。。
聽完傅老師的演講,
讓我想到在求學的過程中,
家長(甚至校方)口中的好老師永遠都是那個能帶動學校評鑑等級、能讓學生考上好學校的老師,
然而學習成果比較低落的學生常常被認為拖垮整體表現然後被忽略。
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每個民族每個文化也都有屬於他們的生活經驗一樣,
怎麼尊重這個差異然後透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幫助每個(群)學生也很重要。
這也是為何傅老師希望我們能夠趁年經多走走看看,多體會不同於現在的生活,
才不會把自己侷限在自己以為的小天地裡面。
============================================
教案分享與討論
教學單元:能量的形成 by 邱美智
http://vschool.scu.edu.tw/tplan/content7/d5.pdf
在這個教案裡,教學目標是讓同學了解人生活所需的能量是從哪裡以及如何形成的。
一開始老師會先問一些與同學相關的問題,例如:為何要吃三餐等等,
先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之後,把話題帶入動植物如何獲得養分(順道複習植物的光合作用)。
之後問學生午餐吃了什麼,從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出養分來源的種類像是蛋白質等等。
講解完種類來源之後,開始講解來源如何被轉換成能量:氧化作用,
整個氧化作用解釋完之後,學生已經了解能量來源種類、能量如何被產生,
所以就進一步說明能量如何被人體吸收。(此講解部分以黑板、課本為主要授課工具)
課堂中會偶而提出問題,答對的同學可以加分。
我覺得此份教案的一開始以問答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藉由問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來引發學生好奇心,
能讓學生把自身經驗跟即將學習的科學觀念做結合。
另外,在進行新觀念的教學前,老師會先複習一下植物是如何獲得能量(光合作用的部分),
我認為是一個可以活化甚至釐清學生舊有觀念的好方法,
在進入新的主題前,先幫學生複習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也能讓即將進行的課程更順利。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除了設計一些能讓學生把知識跟經驗做連結的活動外,
也會透過課堂上的問問題來確定學生吸收新知識的程度以及專心度等等。
從整個教案的設計中,可以看出每個教學的單元(part)之間的連結是很緊密的,
例如從食物的種類進而討論人類能量來源的種類,進而討論這些種類是怎麼產生能量......等,
老師的教學脈落有助於學生學習上的連貫性。(整個架構很清楚)
但如果以WOLF模組來看,教案大部分著重在「形成新世界觀」,
似乎在「探索世界觀」等其他方面比較不足,
整個課程主要進行方式就是黑板授課,期間參差著幾個問答式的討論,
但比較少讓學生自己藉由實做去探索。
像是在講解氧化作用的觀念時,讓學生做做實驗等等。
(例如:分成兩組,一組是在充滿氧氣的狀況下燃燒火材、另一組是在氧氣不足之下,很明顯的氧氣足夠的那邊火材燃燒較旺盛,因此能量的確是從氧化作用所產生。再進一步闡明氧化作用的作用方法等等)
此外,當老師問同學中午吃什麼之後,也可以進一步邀請同學分享一些心得,例如:那你覺得你的體力方面有因為你吃的東西而什麼影響嗎?
透過讓學生表達自我世界觀,讓學生去產生不同的疑問及想法也是另一種方式。
===========================================
延伸資料:
傅老師談原住民(you 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G_iGXSXNpXw
傅老師的飛鼠部落網站:http://www.yabit.org.tw/index.php
留言列表